最新消息
辰山植物园林间碎琼:淫羊藿的春日密语
发布时间:2025.04.03

在幽林的山林间,一种被唐代文豪柳宗元称为“仙灵毗”的植物正悄然演绎着生命的轮回。当春天的薄雾还萦绕在山林步道时,紫红新芽已如丹砂点翠般破土而出;待其花序在林间摇曳生姿,林径残雪早化作滋养根茎的甘露。它们就是小檗科淫羊藿属(Epimedium sp.)的植物,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既是中药典籍中温补肾阳的灵草,也是植物分类学家眼中令人着迷的“谜题”。而今在辰山植物园的草本资源圃内,其纤细茎秆托举的星点花朵,正在林下织就碎玉铺锦般的生态画卷。
淫羊藿(Epimedium brevicornu)本种在民间又被称为“三枝九叶草”,其雅称源于独特的叶序结构。茎顶常对生两枚二回三出复叶,小叶卵圆形或心形,基部深陷,边缘细密的刺齿如同刺绣的银边,在阳光下折射出琥珀般的光泽。
当四月暖阳唤醒蛰伏的根茎,这些多年生草本便开启精妙的生殖策略。圆锥花序自茎顶抽出,8枚萼片与4枚花瓣构建出精巧的传粉系统;外轮4萼片披淡紫斑纹,内轮4萼片则洁白如雪,形成醒目的视觉引导。
最具演化智慧的是其花瓣结构——基部延伸的蜜距如同定制量杯,长度从2毫米到20毫米的种间差异,精准筛选着传粉昆虫的口器尺寸。当春雨骤降,内轮萼片与卷曲花瓣构成的穹顶结构,既庇护花粉免受冲刷,又为访花昆虫提供临时庇护所。
柳宗元笔下的"服之不盈旬,蹩躠皆腾鶱",到现代药理学揭示的淫羊藿苷活性成分,这种古老植物始终维系着人文与科学的对话。其叶片蕴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与萜类物质,在分子层面诠释着“仙灵毗”壮阳功效的科学本质。而花序中蜜距的形态多样性,则成为理解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的活体教材。
当我们在辰山植物园凝视这些“精灵翅膀”般的花朵时,见证的不仅是生命的奇迹,更是文明长河中永不褪色的自然诗篇。
文/图:朱军杰